
为促进中医药科普高质量发展,推动健康知识普及,营造全省中医药文化氛围,推动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知识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结合《云南省中医药条例》颁布实施2周年和《“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要求,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联合我校于2025年7月—10月组织开展全省2025年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征集大赛,快来参加!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云南中医药大学
承办单位:
云南省中医医院
云南省中医药学会
二、作品推荐主题
中医药知识普及

1.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相关主题
中医药基本知识、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常见疾病和慢性病的中医药预防和保健、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常识等。
2.时令节气与健康相关主题
围绕“时令节气与健康”主题,紧扣时令节气和云南地域特点,介绍中医药防病治病、预防保健的科学知识。
3.中医药法律法规相关知识。
中医药防护重点人群健康

4.老年人健康相关主题
老年常见病和慢性病防治、养生保健、伤害预防、康复护理、医养结合等。
5.妇女健康相关主题
孕产期保健、产后保健、更年期保健等。
6.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主题
中医药在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的健康知识,如:近视防控、预防肥胖、青少年健康管理、脊柱健康等。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

7.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相关主题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高危患者筛查、危险因素干预、健康生活方式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和推广、心血管急危重症家庭急救常识和家庭健康管理、心脏术后康复等。
8.癌症防治相关主题
中医药应用于癌症病因预防、防癌筛查、康复等。
9.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相关主题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流感等疾病防治知识。
10.神经系统疾病防治相关主题
脑梗死、脑出血、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等疾病防治知识。
11.糖尿病防治相关主题
糖尿病预防、治疗、长期管理等防治知识。
12.健康体重管理相关主题
根据肥胖的疾病特点和中医辨证分型,给出膳食原则和中医调理建议。
13.心理健康相关主题
中医药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特色优势、有效疗法等。
14.传染病防控相关主题
中医药应用于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防护措施、预防接种等。
中医适宜技术普及

15.传统中医适宜技术特色疗法
针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等。
云南民族医药科普

16.云南民族医药科普
如:傣医药、彝医药、藏医药等。
每个作品限报上述一类主题。
三、征集作品类型
1.视频类:短视频、中医药健康科普直播片段精选等。
2.音频类:健康科普专题音频、广播剧、有声书播客、有声书等。
3.科普著作或专栏:科普图书、在报刊期刊发表的中医药科普专栏。
4.表演展示类:舞台剧、中医药科普演讲、中医药传统技艺展示。
5.设计类:包括海报、漫画、手册折页等。
6.文创产品类:包括实物和设计稿。
7.创新创意类:元宇宙作品、AI生成的中医药科普作品、H5互动。
具体要求见附件1。
四、时间进度
组织动员和作品上报(2025年7月-8月)

各州(市)鼓励本辖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协会、学会、媒体、健康相关企业等积极参加;省卫生健康委直属和联系单位、委属(管)医院组织好本系统、医院参赛。各类作品上报时间截至2025年8月31日。
作品初审及网络推广(2025年9月)

2025年9月1日-9月30日,大赛组委会组织对征集作品分类整理汇总,并按照活动要求对作品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作品,由活动承办方及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将作品在当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宣传平台进行推广。
终审和公布结果(2025年10月)

2025年10月15日前完成终审,综合作品初审结果和各地官方媒体平台推广情况,对入围作品进行终审。10月31日前发布优秀及入围作品名单。
五、注意事项
(一)大赛将组建组委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相关代表组成,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组建大赛评委会,由相关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国家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媒体代表等组成,评委会将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推荐作品进行评分,评选出获奖作品。
(二)参赛作品要严格符合征集要求,凡不符合要求的将自动取消参赛资格。各地各单位要严格把关,确保报送作品的科学性、原创性,报送作品数量不设上限。
(三)参赛作品以健康科普为主,不得夹杂商业宣传推广内容。作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党的宣传工作方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利于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鼓励体现中医药行业科技创新,鼓励采用地方特色、地方方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呈现。
(四)参赛作品的创作时间应为2023年1月-2025年7月之间,元宇宙作品和中医传统技艺展示时间不限。已获省级及以上单位优秀作品不参与本次活动。
(五)表演类作品内容需经过相关业内专家对科学性、趣味性进行审核。
(六)参赛作品要求原创,不得侵犯第三人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任何权利,提交作品时同步提供作品版权保证书,并加盖推荐报送单位公章。如提供的内容违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或者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而导致任何争议、索赔、诉讼等后果,由作者或演讲者承担法律责任,活动主办方和承办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七)大赛组委会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所有报送作品一律不予退还。报送作品均视为获得报送和制作单位或个人的同意,大赛组委会享有参赛作品的使用权,有权将参赛作品用于本次活动相关宣传展示,且不向投稿者支付相关费用。
大赛组委会拥有本次大赛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凡报送作品的单位及作者均被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项规定。
六、作品报送方式
科普作品电子材料报送邮箱:ynzyhd@qq.com
科普作品实物邮寄地址:昆明市盘龙区白塔路88号云南中医药大学109办公室
收件人:周老师13759114620/杨老师13116282176
评论列表